納古容今:花與壺的對話 |線上導覽

陳艾琳

展區呈現壺器之「古、今」對比與演變

|古|
透過白土石、紅土石堆疊而上,呈現古「夾砂陶」透過摻入砂粒和碎末,穩定燒製過程之意象,象徵製陶之起源。

|今|
以窗借景,展區採情境式設計,以現代化家具、搭配當花藝手法,創造器皿於空間中的「生活感」,傳遞日日與花為伍的期許與訊息。

|時光軌跡|
以貝殼、珊瑚、漁網等元素,連結「沈船」與「打撈」等歷史痕跡,並以器敘事,連接捕魚、食物等生活用陶等「器之應用」概念。

范允菲

|展區一|
展區以日本美學「侘寂」Wabi-sabi 為核心,運用在傳統文化中扮演「媒介」的風雅之物 — 屏風作為結界,藉場景式設計,於當代空間中劃出跨時空的復古一隅。
「繫耳之甕」古用於保存茶葉,後延伸用途於裝飾居家空間,本展區欲透過呈現早期器物擺放於家中的美好樣貌,透過具有東方意象的花卉,展現茶藝、器物與空間的平衡之美。
|展區二|
展區使用竹簾營造視覺之穿透感與空間感,以「不對稱、不規則」之自然形式,呈現角落質樸寧靜之美。

陳致璇

本展區壺甕有別於一般器型,分別為「直立式變形」「臥式設計」,兩者在釉色變化與流動上皆展現了不可預期的流瀉感。瓶口相對接近地面,使其功能與觀賞價值產生變化,但器物本質皆保有「承載、向上」之力;水滿則溢,此器型要將內容物傾瀉倒出也很容易。或許我們可轉化思考,對於萬事追求,是否可保留更多空間與餘裕,不求「滿」,練習「流/留」之狀態是為平衡。 展區以「地景」概念設計,以自然素材與植物,呈現變形甕「接地氣」與扁壺「傾瀉水氣」之景,並以鏡面象徵「湖水」,透過鏡射原理,提供觀看壺甕的不同角度,試圖還原其型與功能,「形與象」不斷交流與對話。

李濟章

「南蠻燒」指16世紀~17世紀通過南蠻貿易,從中國南部、南洋諸島、呂宋、安南等東南亞地區傳入日本的陶器,由於涉及產地極廣,因此風格多變、迥異。 本展區以四款「南蠻燒」壺器為題,解構其組成元素,使用複合媒材抽象呈現產「陶土」與「水」的多元變化,並透過彎曲的線條與結構,以「植物」作為共同語言,訴說四款壺器之間超越產地、超越時空的交互作用與生命軌跡。